2017 年, 医疗卫生机构构成94.56% 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4% 是乡镇卫生院, 村卫生室占了68%,诊所(医务室)占22%,门诊部+ 街道卫生院占2%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医院占了77%,基层卫生机构占了19%。人员构成医院占了60%,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只有33%,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乡镇卫生院人员占了36%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了11%。2017 年全科医生培训注册情况:社区中心和卫生院合计194833 人,占全科医生25.3 万人的3/4。
面临的挑战:一是发展不充分问题。基层待遇低、职业发展空间小“留不住人”现象日益突出。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。基层卫生发展速度落后城市大医院发展速度,差距在拉大。三是居民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、高质量化,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居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。
下一步的重点工作:(一)将发展作为主要任务。贯彻落实好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坚持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;坚持发展引领,群众受益;坚持提升能力,激发活力。(二)深化改革,增强活力。落实财政补偿,完善人事制度,完善分配制度。(三)多措并举,提升能力。从机构建设、设备配备、信息化水平、队伍建设、特色科室、整合资源、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着手。(四)明确标准,实化举措。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。研究制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,由于基层差异大,能力标准也不“一刀切”,标准的关键是服务,范围、数量、质量并重。 |
保障慢病用药当前政策重点:分级诊疗与用药衔接、药师队伍和药学服务、慢病用药长处方管理。
解决用药衔接的方法:一是发挥药店的作用,增加基层品种配备自由度;二是基层与对口医院共同管理药品购销(医联体),三是发挥信息化和物流作用,医院配送上门,基层机构功能调整,增加配药服务功能;四是上级医院也要尊重基层用药,慎重提出修改。
上海、北京、浙江等地区和城市开展了长处方试点,试点反映出一些问题:一是部分试点地区实际需求有待释放,患者主动提出需求的比较少,老年患者需用多种药物,其它药品仍需就诊处方,必要性低;医生存在顾虑,主要对行动不便、出差、异地患者开具。其中上海需求相对较多源自特殊政策,社区药品目录未放开,通过签约服务才能获取。二是长处方开具者主要是大医院医生。患者主要希望解决大医院取药麻烦问题,要求社区医生开具长处方相对较少,长处方与延伸处方往往是一个处方,全科医生的指导性作用没有体现出来。
未来长处方推广还需开展配套政策工作,政策层面维持利益平衡,保证后续药学服务和随访质量、维持医疗机构收入平稳(提高医院诊疗/ 医事费)、优化相关收费和支付比例、处方承接者控制药品价格。 |
2017 年北京医保门诊费用占比高达65.5%,门诊占了绝大多数,糖尿病、高血压在门诊费用占比里面占了30%。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来集中帮扶社区,比如一是社区优先认定医保定点机构。目前有1408 家社区占全部定点医疗机构总数的64%;二是提高报销比例,政策引导百姓到社区就医。我们将社区的报销比例提高到了90%;三是扩大社区医保药品报销范围,2018 年可报销医保药品数量进一步增加到2900 种;四是开放药量。打通了两个月“长处方”;五是政策环境宽松,不给社区下指标。
遇到的问题是政策出台不少,效果却并不理想。一是北京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问题。2012-2016 年,60 岁及以上老人逐步攀升到329 万,人口占比达24%。北京市人口都集中是在50、55、60、65 年龄区间,对医保产生巨大的压力。二是政策发力不均,费用向门诊偏移。三是分级诊疗初见成效,后续工作仍然任重道远。总体趋势是病人下沉到基层,但结构依然十分不合理,医疗机构数量和医保费用的匹配度严重倒置,社区医院数量上占比60%,但医保费用只占24%。
未来的方向:首先是转变观念理念。将医疗费用投入到健康管理,才能够在未来节省更多经费。其次是三医联动缺一不可,医疗一定要加强基层机构建设,提升社区服务能力。医药要减少药品流动费用,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。再次是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改革,逐渐采用按人头付费,把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疾病一年按人口费用包给基层医疗机构,让医疗机构能更好地运作慢病基金。 |
慢病管理一定要基层参与,而且主战场在基层,基层如何才能做好慢病管理?
第一是如何确保基层有活力、有积极性、有愿意去开展工作。这是现阶段所有问题的焦点,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。我省开展了基层卫生综合改革,以激发基层活力,调动人员积极性,分为四个步骤:一是一类保障(公益一类财政供给),二是二类管理(二类事业管理),三是放权,将用人权、做事权和内部分配权交由基层医疗机构的院长、主任。四是收住,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。
第二是围绕如何做好慢病管理,我认为在基层有以下要点,一是要利用家庭医生服务,实现医防融合。二是提高服务能力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后隐藏的是很关键的制度建设和流程再造,只有这两点做到位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才能真正将为签约对象的服务做实做细,也才能真正落实十类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的签约工作。我省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设方面推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,服务实行分类签约、有偿签约、差别化签约。流程再造方面,出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和标准,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改变观念,为服务对象提供医防融合的签约服务。 |
慢病管理最终落到两点:一是能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二是能不能降低并发症。
我们来看患者责任对于慢病管理预期的重要性。第一个是意愿问题。慢性病是被大家忽略的一群人,一旦没有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,患者人群自身的重视程度非常低。第二是责任问题,患者对结果的预见性不那么重视,也没有预见,最后直接影响他的行为。所以患者的自我管理意愿和责任对管理结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。
如何让慢性病患者为自己负责,具有更好的依从性?可以发挥商业保险在促进患者责任方面的作用,针对慢病患者推出慢病并发症保险,筹资可以来源于药商支持、个人自筹或其他途径。商保公司通过把保障责任赔付与慢病过程管理关联,合同约定基于规范管理给付条件,激发患者按照慢病管理的规范进行自我管理,同时监督签约医生规范管理行为。 |
一致性评价对整个医疗卫生的行业应该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,具体有四重现实意义:一、有利于提高药品的有效性。二、有利于降低百姓用药支出,节约医疗费用。三、有利于提升医药行业发展,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。四、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2011-2015 年间,主要发达国家有价值1200 亿美元原研专利药到期,其中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价值220 亿美元的仿制药所替代,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缩减更是高达980亿美元。我国共有16 万8 千个品种,其中进口的4300 个。2 千多个进口品种占三甲医院在用药品的80% 以上,16 万多个国产品种占比不足20%。
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利于合理用药经济性。目前国内首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17 个品种,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约为150 亿元,仿制药的综合使用比例在25% 左右,远远低于国外水平。如果推动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对于原研品种进行替代,将会大幅降低医疗资源,节省医保费用,仅首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17 个品种,就会带来将近50 亿的医疗资源节省。
|